在江蘇淮海農(nóng)場幸福小區(qū),有這樣一對老夫妻,丈夫周安明今年80歲,妻子仇達英72歲。50年前,周安明前妻去世,姑娘仇達英經(jīng)人介紹作了“填房”。婚后,他們辛勤勞作,孝敬老人,相濡以沫。丈夫因三次意外受傷,如今成精神障礙患者,妻子不離不棄,每天照料,無怨無悔。
沖破世俗,嫁給大齡男做“填房”
今年80歲的周安明,老家在東臺梁垛,五代單傳。19歲時,他與大一歲的妻子結(jié)婚,后小兩口將戶口遷到了東臺農(nóng)場。1958年新成立的淮海農(nóng)場招工,他們又到淮海農(nóng)場安家落戶。
周安明的前妻思想進步,是個有些文化的人,在連隊擔任組長,但因沒有生育能力,受到世俗的壓力,一時排解不開,上吊自盡。
仇達英是濱海八灘人,當時家里有兄弟姊妹十一個。仇達英到20多歲時還沒有出嫁,四鄰八鄉(xiāng)的媒婆給她介紹過許多個對象,可是她一個都沒看上。嫁到淮海農(nóng)場的一個姐姐,想把她介紹給周安明,可父母說什么也不同意。于是,周安明單位的領導和戰(zhàn)友一次次做思想工作,仇達英看自己歲數(shù)也不小了,就答應了這樁親事,當年就與30歲出頭的周安明成了婚。
仇達英的父母被這個不聽話的女兒氣得要命,最后也不管她了,還說,“一個大姑娘家千挑萬挑,不顧娘家人臉面,給人家做了‘填房’。”
周安明的父親早逝,小兩口便把母親接到身邊一起生活。成家后的仇達英一天也沒過上好日子,婆婆原是富裕人家的女兒,周安明又是獨苗,家務不會做。仇達英說,“每天中午放工回家時,肚子餓得要命,可婆婆還在家里不緊不慢地在刷早上的鍋碗呢,還不準人說她。結(jié)婚這么多年,老伴偶爾只會燒個干飯,燒個稀飯筷子插在中央都不倒。”
“生下大兒子后,每天做工時中間想回家給孩子喂奶都不敢,因為那時的戶口還沒有遷到農(nóng)場,所以要好好表現(xiàn)。幾年后老伴想再生個女兒,吃了許多的苦,結(jié)果又生了個男孩。”仇達英說。
三次意外,他精神失常耳朵也聾了
周安明來農(nóng)場后,由于身體單薄,單位便讓他養(yǎng)牛,妻子種地。
有一年夏天,周安明準備外出放牛,中午喝了點酒,借著酒勁去拉牛,牛聞到酒味便不動了。牛越不動,他越使勁拉,牛突然回頭用角猛頂他,牛角戳進周安明的身體里,當時獻血直流,被人發(fā)現(xiàn)后送到醫(yī)院搶救。
第二次意外,是周安明67歲那年。一天,仇達英和兒媳婦在六分場的連隊里做工,她囑咐老伴到放學時去接一下大孫子。在去學校的路上,周安明看見孫子,便橫穿馬路想回頭,被一輛迎面開來的摩托車撞倒,當時眼睛、鼻腔、耳朵鮮血直流。送到醫(yī)院后,醫(yī)生看了直搖頭,后來請來了鹽城的兩名醫(yī)療專家。手術(shù)很成功,住院費花了近5萬元。開摩托車的人夫妻離異,親戚幫忙才湊了1800元的賠償金。
兩次意外使周安明的腦子出現(xiàn)了問題,每次發(fā)病都到處亂跑,愛拾廢品,嘴里亂七八糟地說個不停,有時還不干不凈地罵人,無形中得罪了不少人。熟悉他的人一般都不跟他計較,不認識他的人卻當真了。2013年的一天早晨,周安明又到處亂跑,在去四十六連單位的路上,忽然從樹林里冒出3個男子將他推倒在地,用刀在他的頭部連砍了4刀,被人發(fā)現(xiàn)送到醫(yī)院逢了20多針。從那以后,周安明耳朵也聾了,每次老伴和他說話,都是湊到他的耳朵旁大聲說才聽得見。
不離不棄,妻把夫當成孩子哄
周安明和仇達英共養(yǎng)育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和兒媳在外打工,小兒子一家居住在農(nóng)場。如今老兩口住在大兒子買的別墅里。
仇達英說,“隨著病情加重,周安明發(fā)病越來越頻繁,每次都有十天半月,跟孫悟空大鬧天宮似的,讓人又氣又好笑。”
每次一發(fā)病,周安明就在家里到處亂翻東西,床上、抽屜甚至連衣櫥里的每件衣服都會翻個遍,找他的身份證、找錢要去老家玩。有一次,周安明翻到了支票,還偷偷地拿了一張放在身上,幾天后老伴仇達英發(fā)現(xiàn)少了一張支票,問他還不承認,好不容易連哄帶騙地讓他拿了出來。
周安明發(fā)病時,老伴每天按時叫他服藥,可他偏偏不肯吃,仇達英只好用錢哄他,一次一百元。
仇達英說:“只要他精神稍好些就停藥,看他吃藥后的樣子真舍不得他。”有時周安明睡不著覺時,就大聲說話,吵得人無法入睡,她到樓下的沙發(fā)上睡,周安明也跟著下樓,一會兒捏她一下,一會兒推她一下,嘴里不停地叨咕。
仇達英說,“他犯病六七年來,我沒有睡過一個安穩(wěn)覺,有時他深夜出走,拉都拉不住,只好跟在他的后面看朝哪個方向走,然后給兒子打電話。”
仇達英說,“結(jié)婚50年來,家里的事里里外外都是我,現(xiàn)在我們都老了,照顧他是我最大的責任,我會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照顧好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