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技術創新,著力增強農機具適用性。近年來,黃海把先進的農藝技術與農機化技術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對農機與農藝進行“無縫嫁接”,推廣農業新技術,加快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建成了集生產、科研為一體的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示范園,成功舉辦中德作物生產與農業技術示范園第四屆“田間日”活動,向中外來賓集中展示階段成果,擴大園區國際國內影響力。為延續一期良好發展態勢,經過多輪協商,成功續簽示范園項目二期,致力在更高平臺上尋求更大成績。組團出席中德示范園項目二期規劃研討會,和德國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共同探討,為項目二期獻計獻策、擘畫藍圖。改善了員工科普工作條件,提升了公司科普服務能力,在提高員工科技致富能力等方面做出了一定成績。
是農機適應農藝,還是農藝跟進農機,兩者如何結合、融合,對此,黃海舉墾區之力,加大了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機具的推廣力度,舉行項目二期盛大啟動儀式,中德兩國農業部、江蘇農墾和蘇墾農發領導、宿遷市農委主要負責人及相關市縣領導蒞臨現場,為項目鼓信心、構愿景、謀未來。園區教育培訓活動有序開展,農機農藝試驗示范推廣成效明顯,產業、技術、人才交流合作不斷延伸。2018年,示范園缽苗水稻甬優2640品種單產遠遠高于分公司水稻畝均產量。多次對接張洪程院士、羅錫文院士工作站團隊,協同增加科研資金、增派科研力量、增強科研技術,著力探究“農機農藝融合、良種良法配套、生產生態協調”新模式,為大田生產先行引路、形成經驗、搞好服務。使農機與農藝相互融合,互為補充,相得益彰,共同推進。
農機與農藝互相融合,使機具的適應性和“一條龍”生產作業模式得到了普及和加強。黃海憑借過硬實力,爭取“全國水稻缽苗機插優質增產新技術交流會議”在分公司召開,農業農村部領導、張洪程院士作大會主旨發言,分公司作經驗交流,輸出成熟模式,學習行業先進,總結提升自我,有力宣傳和推介蘇墾農發、江蘇農墾。聯合揚州大學農村水利研究院、行業標桿中天公司,積極探索實施“兩暗一明”(暗管灌水、暗管降漬、明渠排水),為墾區提高耕地利用率充分試點、積累經驗。以基地示范帶動經濟發展,以科學技術管理促進和提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