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黃海分公司推行“集體經營、責任管理”的新型現代農業產業經營的合作模式,在“穩增長、調結構、強服務、惠民生”工作方針指引下,構建起“集體經營、責任管理+大型糧食加工企業”的合作模式,打造了“一產升級、二產突破”的產業新格局,為農業產業推行“集體經營、責任管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黃海已成為墾區糧食產業提檔升級的“主力軍”。
為加快糧食產業發展步伐,努力筑好這個核心平臺。黃海分公司進一步加快科技創新步伐,打造核心競爭力,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著力破除思維定式、工作慣性和路徑依賴等不良習慣,主動向兄弟單位學習先進經驗、先進做法,以思想大解放引領發展高質量。管理人員深入基層調研,優化農業生產體制機制,適時制定階段系列技術措施、行政措施及考核辦法,加大平時獎懲力度,保障“頂層設計”和“基層落地”遙相呼應、響應及時。“三夏”、“三秋”期間,成立片區專職督查組,堅持每天深入田間,實時予以“挑刺”、晚間予以通報、次日予以復查,力求問題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剖析、第一時間解決。面對“三秋”期間天氣復雜多變的不利境況,分公司經營層果斷決策,及時面向市場銷售水稻,有效緩解龍頭企業收儲壓力,也加快分公司整體收種進程。秉承“示范和保障、分散和集中、一崗和多元、專業和跨界、晉升和淘汰、國有和民營”有機結合理念,將15個國有農機作業隊全部整合至國有農機服務站,化零為整、化繁為簡,化“單兵作戰”為“集團聯動”,提高農機整體實力。三生產區研制水稻田間自動進水閘門,水層建立效果較好;創新運用鐵鏈拖拉方式,有效解決雨前播種的蓋種問題。
同時,黃海分公司還按照“綠色低碳、規模經營、優質高效、科技進步”的發展思路,大力提升“穩糧食、重加工”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水平,與米業黃海公司在糧食加工中,圍繞整合優勢資源做足“糧”文章,充分發揮專業技術人才的管理、技術優勢,實行統一供種、統一生產、統一技術、統一服務、統一收購、統一品牌“產加銷”一體化經營管理模式,發展規模化、組織化、專業化、集約化農業,保證了糧食的穩產高產和質量品質,此外,陸續投入突破1100萬元,開展農田水利、土地復墾、水泥曬場、涵閘新建及日常土建維修等項目20余個,高標準農田面積增長至78%,有力提高農業生產抵御自然災害能力。鑒于德方農機的優越性能和優異表現,投資600萬元,購置7家合作伙伴農機具,為分公司現代農業注入德歐“血液”。投資400萬元,購置育秧流水線、插秧機、收割機等農機具,進一步增強國有農機實力。2018年,自然災害頻發,而分公司麥稻周年產出水平不降反升,可以說,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強大的農業機械力量功不可沒。發力技術革新。深度對接清華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等高等院校,借力借技借智,共同探討校企合作事宜,為農場公司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全面推行質量控制系統,及時跟進制度考核,確保種植、管理、收割、場頭、運輸等全流程可控、在控、易控。嚴格按照蘇墾農發要求,高標準完成“浸種催芽、微噴旱育、激光平整、土壤深松及板茬旋耕、施肥、播種、覆土”等19項新技術應用;自主研發應用“正反旋播種機改裝、限深套溝覆土裝置、寬體開溝犁改裝”等10項新技術,極大地豐富了現代農業發展核心科技內涵。實現了在逆境中發展加快、品質提升、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