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5年6月18日第342期《生產戰線報》1版上,刊登了亞光采寫的《歡樂的麥收之夜》文章,如今麥收又將開始,讓我們看看在60多年前農建四師將士們是如何度過歡樂的麥收之夜的。
俗語說:“麥收要搶,插秧要養”。在這黃金鋪地的麥收季節,我們的康拜因群,我們的人工收割隊,搶收麥子的勁頭多大啊!
這是一個烏漆抹黑的夜晚,康拜因群在麥海中驕傲地來去行駛著,盡情地歌唱著,一盞盞照明燈雪亮的與天上的星斗爭輝!大馬路上、麥植田里,真是“車如流水馬如龍”呵!
月亮高傲地升起了,割麥隊的進軍號響起了,指揮員們拿著鋒快的鐮刀,大步大步地走著,跑著,來到麥海之邊,生龍活虎地割著沉甸甸的麥子,他們懷著同一愉快的心情,收獲自己勞動果實。這里的歌聲響起了,那里的歌聲也響起了,匯合成一道洪流一樣,在田野里洶涌著。
九連四班林徑先小組,五班馮學富小組,展開了競賽,看誰割麥效率高,質量好,唐洪裕、孫洪標二同志相互幫助,我幫你割,你幫我捆,王風禮、薛仁二同志,互相勉勵,互相督促檢查拾凈麥穗、輕捆、輕放。
八連三班戰士胡福生、戴啟富二同志,越割越來勁,他們說:“小麥顆顆熟透,眼看麥粒就要往下掉,如果讓它損失掉,這不是枉費心機、白白流汗嗎?這樣的任務是何等緊急呀!我們要加油干!”他們只嫌鐮刀小,一刀緊一刀的割個不停。
有些地方矮麥子,鐮刀不好割,戰士們就放下鐮刀,動手拔,腰酸腿蹲得難受,就一只腿跪在地上,一只腿蹲著,往前拔著、割著,一分一秒的時間也不能讓它白白錯過。
當首長問道同志們疲勞不疲勞時,他們異口同聲的說:“不,我們能戰勝疲勞,勞動是為了收獲,再累我們也要保證麥收任務完成。”工作了十二小時,宣傳員公布著勞動成果:九連四班林徑先小組,五班馮學富小組創造全營新記錄,平均每人割二畝五,造全營個人新記錄。二營五連三排每人割一畝六分二。五連平均每人割一畝五分,創造全分場連單位新記錄。捷報一個接著一個傳來,戰士們勞動后的疲勞,在這嘹亮的廣播聲中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