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下午,當《中國農墾》第6期雜志送到農場宣傳部門后,其中在文苑百花欄目上,刊登了農場張躍兵寫的一篇《一名老兵的農墾情懷》的人物通訊。為了讓已經94歲高齡的農場離休老干部張國裕在第一時間看到自己的經歷故事,宣傳部門的同志立即將這本剛到的雜志,騎著摩托車交到了作者張躍兵和他的父親張國裕的手中。張國裕撫摸著這本雜志,指著張躍兵的名字開心地說:“張躍兵。”其欣喜的表情躍然紙上。
為了讓大家一起分享這位農墾老兵的故事,現將這篇文章的內容摘錄下來,讓大家欣賞。
初夏,當朝陽冉冉升起,淮海農場的田野便開始沸騰了。一輛輛收割機在布谷鳥“快割、快割”的催促聲中駛向成熟的麥田。有一位老人拄著拐杖,眺望著熱鬧的車隊,仿佛又回到了當年夏收的戰場。他是一名轉業軍人,也是一位農墾戰線上的老兵。他就是我的父親,淮海農場離休干部張國裕。父親生于1927年,1945年12月在漣東中學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父親親歷了1952年4月原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一0二師改編為農業建設第四師,見證了1953年4月農建四師命名為江蘇省淮海農場的過程。同年,他被選送到華東農學院培訓學習,學期一年半。
如今,已是94歲高齡的父親,身體硬朗、思維敏捷,我常聽他回憶往事。
1955年4月,農建四師建制奉命正式撤銷,父親在農建四師十一團生產股的工作崗位上隨部隊集體轉業,屯墾成邊,建設農場。他參加了“一張半席一張床,一把大鍬墾邊荒”的戰役,硬是把雜草叢生的蘆葦蕩變成了蘇北的米糧倉。
1965年,父親因所謂的歷史問題被降職降級,到淮海農場六分場43大隊任隊長,但他一心撲在大隊生產建設上,立志摘掉43大隊年年虧損的帽子。那時43大隊以種植水稻為主,病蟲害防治對莊稼豐收至關重要。為了既能消滅病蟲,又節約成本,父親天天蹲守在田旁,操盡了心。
三化螟是水稻病蟲害重點防治對象。成蟲有趨光性,白天潛伏在稻株下面,黃昏時才出來活動。父親為了觀察蟲情,常常忘記回家吃飯。三化螟的最佳防治時間由蟲情和苗情決定,防治枯心苗時以蟲情為主。
記得有一天,為了防治枯心苗,場部下達了統一撲殺三化螟的指令。父親察看條田蟲情實際情況,認為還沒有達到最佳的撲殺時機,于是他決定按兵不動,等待最佳時機。這對于剛受過處分的父親來說,要冒很大的政治風險。他寢食難安,日夜蹲守在田間,終于等到了最佳撲殺時間,一舉消滅了三化螟。那年43大隊打了翻身仗,水稻豐產豐收,父親因此立功受獎。
父親和職工一起突擊噴酒農藥,長時間工作導致疲勞過度,肺部嚴重感染,多天高燒不退,最終病倒了。農場領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安排救護車,送父親到上海胸科醫院搶救、治療,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下,半年后父親出院了,又回到了他日夜牽掛的大隊。那時我剛6歲,見到久別的父親別提多高興了。
60年代后期,父親接受勞動改造,先后養過牛喂過豬,還養過蜜蜂。
1980年初,父親恢復了部分工作,任二分場9大隊指導員。9大隊是二分場唯一虧損的大隊,賬上沒有錢,庫里沒有糧,為了盡快摘掉虧損帽子,在上級領導的支持下,9大隊決定種植雜交制種水稻新品種。
雜交制種水稻的生產過程是指以不育系為母本恢復系為父本,按一定行比相間種植,使不育系接受恢復系的花粉,受精結實產生雜交種子的第一代,以供水稻大田用種的種子生產過程。所以制種田的不育系和恢復系能否安全抽穗揚花,花期是否完全相遇,是制種成敗和產量高低的關鍵。
一天,大隊技術員向父親匯報:根據測算,今年制種稻的母本與父本花期不遇,母本抽穗開花早了半個月。消息一出,職工們人心惶惶,唉聲嘆氣。父親聽取匯報后,立即組織安排補救措施:把母本已見苞穗割去,促其遲發分蘗成穗;追施尿素,延緩母本發育進程,推遲母本抽穗開花日期;父本噴灑920,促其生長,提前開花。
那天,大隊全體職工突擊分割母本,中午職工們肚子餓了,要求收工吃飯。父親急了:如果母本沒割完就要耽擱下午的施肥,這錯過的花期絕不能再次錯過!父親站在田埂上和大家商量:“同志們,時間不等人,我們分割好母本再回去吃飯吧,下面我扭個秧歌給大家鼓鼓勁,好不好?”接著父親就在田埂上扭起了秧歌,大家笑得前仰后合,在一片歡笑聲中終于完成了母本分割。
那年,9大隊制種稻喜獲豐收,職工不但拿了全工資,還拿了超產獎。現在9大隊的老職工遇到父親,還會打趣:“老領導,再給我們扭個秧歌好不好!”
1983年,父親受命籌建農場第七分場,任分場書記。七分場緊靠黃海邊,有一片大草灘。父親利用草肥水廣的自然條件,申請組建奶牛場。他十分注重生態平衡,有計劃地循環放牧。一片大草灘,有的放牧,有的只打草不放牧。部分飼養員想不通,還到總場告了父親的狀。父親頂住壓力,堅持自己的做法,到了冬天,打了數十萬斤的漿草,不僅解決了奶牛場的過冬草料問題,還有富余的調撥給其它分場。
如今父親雖已年邁,但仍心系農墾建設,因為對農墾事業的情懷已深深烙在他的心上。去年,父親還接受江蘇農墾集團公司黨委邀請,上了一堂不忘初心的黨課呢。
夕陽緩緩落在農場的防風林中,又是職工們休閑散步的好時光。父親走在寬敞的柏油馬路上,道路兩旁整齊的樓房被五彩繽紛的霓虹燈打扮得十分漂亮,讓人心情格外舒暢。父親看著廣場上健身跳舞的人群,情不自禁地說:“農場生活這么美好,我們老兵的汗水沒有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