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下午,在江蘇農墾淮海農機總站高大的車間內,工人們正緊鑼密鼓地按照圖紙焊接新型播種機框架組件,這也是淮海農機部門為了更好地利用好農田田埂邊際的種植資源,提高種植產量,通過深入田間走訪調研和科技創新,自主設計并首批安裝了七臺側邊播種機,爭取在今年的秋播中大顯身手。
為了有效地將這部分土地資源有效利用起來,向科技要效益,向農機尋措施,農場農業管理部門通過將農機與農藝相結合,成立科技攻關小組,利用去年其他農機創新帶來的技術和工藝,在大田小麥播種前或是播種后,通過小型機械沿著高于地面的田埂進行播種的方法,將大田外那些有限的土地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從而實現小麥播種面積的拓展,尤其是對那些占地量比較大的田埂,大田機械又不便作業的情況上,可以利用側邊播種機,有效地解決了田埂上難以機械施肥和播種的難題,確保每一寸土地都能發揮出糧食增產的效應。
有了美好的前景就有了革新的動力,為此,淮海農水中心牽頭成立的農機創新辦公室,根據農業管理部門提供的科研方向的需要,特地依靠農機創新開展了農田側播種機研制工作,將農藝措施有機融合到農機創新工作中。據悉,首批七臺樣機預計在今年9月前制造成功,通過試驗完善和改進,將在今年的秋播中進行大面積實戰種植檢驗。
據農機總站站長黃加青介紹,如果把全淮海可種植的田埂等邊際空置田全部利用起來,這塊面積相當可觀,會對當年夏糧產量的再一次提升。我們現在本著對農田側邊播種機進行圖紙樣機的組裝,并在設計整改中加以完善,如取得進一步成功后,將會面向全農墾推廣淮海的創新成果,將邊際潛力發揮出最大的增產效應。圖為農機總站工人在車間內焊接側邊播種機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