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有支業余女子廣場舞蹈隊活躍在城西籃球廣場、體育廣場。無論早上或是晚上,路過廣場的人看過都豎起拇指稱贊說:這支舞蹈隊跳的廣場舞就是好,給職工群眾帶來了歡樂。繆士美就是培植“舞文化”的帶頭人,她把群眾性的文化活動開展的紅紅火火。
繆士美,今年67歲,淮海農場的一名退休女工。十幾年,農場黨委為了活躍干部職工的文化生活,決定舉辦“廣場舞”活動并進行比賽,各單位積極行動組建起隊伍來,社區領導通過平時的觀察和走訪欽點了繆士美,并邀請她組建一支社區業余廣場舞蹈隊。當時在淮海農場,跳舞這一活動已停滯了好多年,導致人的思想也較保守。特別是她們這些剛退休的女工,有些人還認為,跳舞就是進入“娛樂圈”,會引來非議,影響不好。因此,要一下子組建起由眾多婦女組成的業余廣場舞蹈隊,讓她們走出家門,在大庭廣眾下“搔首弄姿”,一時還比較難。但繆士美以活躍農場職工群眾文化生活為己任,力排不利因素,發揮“大姐大”的作用積極做好宣傳發動工作。在她的帶動下,她身邊的姐妹首先加入到隊伍中來,起到了引領作用,很快社區業余廣場舞蹈隊組建起來了,而且人數達到30多人。
于是,繆士美積極爭取社區領導的同意,邀請縣廣場舞協會的教練到農場來,教授廣場舞。當時正值夏日,天氣炎熱,但繆士美和她的10名學舞的姐妹們全然不顧,全神貫注地學習廣場舞,直至掌握每一個動作和要領為止,然后她們再一組組的傳教下去,繆士美帶的社區業余廣場舞蹈隊在當年農場舉辦的廣場舞比賽中,名列前茅。她們幾個人也自然成為了全場最先學會了廣場舞的“半邊天”,被人們譽為“淮海廣場舞教練”。
從此,體育廣場和城西籃球廣場場地成為了早晚職工學跳廣場舞的活動點。繆士美和她的姐妹們把每天早上6:00晚上6:30點定為學跳廣場舞活動時間,要求跳舞的姐妹準時集中在此跳廣場舞,并堅持下去,擴大影響面,讓更多的人來學跳廣場舞,以此作為交流思想,增進友誼的載體。好多人開始是來看熱鬧的,后來情不自禁地卷入了“舞池”。由于她教得細致,漸漸地,學跳舞的人越來越多了,人數從過去幾十人上升到了200多人,當中有青年、有中年,還有七八十歲的老太太。除了農場職工,周邊鄉鎮的姐妹們也紛紛加入行列中。
為了當好舞教練,繆士美購買來舞碟片,或者在電腦中認真地學新舞,然后教給大家,并對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創新出不同的輔導方法。在學舞的過程中,有些上了年紀的老太太出現了畏難情緒,想打退堂鼓,繆士美就鼓勵她們,不厭其煩地一遍遍指導,輕聲細語告訴她們手應該往哪邊擺,腿應該抬到哪個位置,反復推敲動作,一招一式地分解要領,直至她們學會了新舞。為了使跳舞的人“百跳不厭”,她不斷學習,不斷傳授,不斷推陳出新。現她們廣場舞蹈隊的拿手節目有《走進新時代》、《好日子》、《中國大舞臺》等十幾個舞種。
“舞文化”的興起,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堅持學跳舞的人,不但嘗到了樂趣,還鍛煉了身體,身體素質明顯提高。不少上了年紀的老阿姨說,通過堅持學跳舞,身體得到了運動,活絡了筋骨,覺得精神好爽,走起路來腳步好輕松,上樓層也不氣喘吁吁了。有糖尿病的和有高血壓的人說,通過學跳舞,血糖明顯減低,降壓片從一天兩粒減到兩天一粒;還有不少姑娘通過跳舞,起到了減肥作用,身材變得苗條和豐滿了。不僅如此,“舞文化”還趕走了過去的不良生活習慣,鄰里關系變得更和睦,凝聚了精神力量。繆士美的老公說:“跳舞不僅能鍛煉身體,而且還能陶冶情操”。
近年來,農場“舞文化”活動的氣氛越來越濃,隨著一年一度的廣場舞比賽又要拉開帷幕,每天晚上繆士美親自當指揮,從編隊形、換花樣,往往為了糾正一個動作和姿態,她要重復教上幾十遍。 她傳播廣場舞文化、加強人與人之間的聯系、關注人的精神世界,得到農場廣大干部職工廣泛認同。對繆士美而言,目前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在更大范圍內傳播這種廣場舞文化,讓更多的人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