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砥礪奮進,20年春華秋實。黃海農場從2002年開始創辦內刊《黃海報》,在20年辦報歷程中,始終堅持“新、短、快、近、重”的辦報方針,保持政治站位、提升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緊跟新時代新改革步伐。在守正創新、輿論引導、文明創建和科技傳播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黃海報》通訊員在基層一線錘煉“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撰寫了一篇篇“沾泥土”、“帶露水”、“冒熱氣”的鮮活文章,參加江蘇省企業報協會好新聞評選,連續4年有13篇作品分別被評為二、三等獎;在2012年度,由“江蘇省企事業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全省“企事業報紙副刊”評比中,榮獲 “優秀版面”獎;黃海農場公司連續10多年被集團公司黨委宣傳部評為宣傳文化工作“先進集體”。
一、牢牢把握宣傳導向,為服務高質量發展“鼓”與“呼”
回眸20年走過的歷程,《黃海報》是在集團黨委提出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提升農場在墾區內外知名度的大背景下創刊的。從2002年的8開2版到現在的4開4版,從原來的一月一期到現在的一月三期,20年來的風雨兼程中,這份小報留給讀者不少難忘的記憶。
《黃海報》版面分為要聞版、農業新聞版、黨建政工版和副刊版。目前,已出報712期,報紙始終堅持在大局中謀劃,在大局中定位,在大局中盡責,在大局中有所作為。20年艱辛探索,《黃海報》確立的辦報方向是“服務黃海發展”為己任,辦報定位是“求新、求精、求深”為宗旨,把“內容為王、讀者至上”的理念濃縮在報紙的精神氣質之中,為高質量發展“鼓與呼”,為讀者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糧。
首先,唱響時代強音,創新版面設計。在編輯報紙版面時,在組稿、編輯過程中,除把握內容準確外,在版面的策劃設計上下功夫,以優美的版面“語言”吸引讀者、留住讀者。實踐告訴我們:版面首先是典雅,追求自然美。編輯要當好版式設計“美容師”,使版面變得活潑、大方、美觀。在自然中求活、求變,努力達到典雅,散淡,疏朗。二是和諧統一,追求平衡美。在版面編排中,平衡主要表現在文章長短引起的輕重感,圖片的擺布,線條的粗細結合等。信息時代對報紙文章提出了以短見長,以小見大的要求。因此,在版面上更要形成簡潔、明晰、莊重、穩健、大方的平衡格局。三是欄目新穎,追求樸素美。欄目是版面的亮點。這些亮點可以永久性的閃閃發光,也可以偶然性的閃光一現。四是題圖出新,追求藝術美。為適應內容的需要,報紙的版式要求輕松,文圖并茂,給讀者一種休閑、愉悅、陶冶情操的享受。標題壓題、文中插圖,專欄配圖、文后飾圖等多種藝術手段登臨版面,看起來似乎是“雜”,但是,讀者從“雜”中能享受到美,對版面一次次留下較深的印象。
其次,唱響時代主旋律,譜寫宣傳新華章。20年來,《黃海報》緊扣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條主線,深入開展“學黨史礪初心,擔使命謀發展”學習教育;組織開展了“落后為什么、富民謀什么、創業靠什么、自己干什么”等主題教育活動的要求,開辟專版專欄,吸引廣大干部職工居民廣泛參與,為統一思想、凝聚人心、振奮精神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還面向基層,貼近實際,開展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認清形勢,把握走勢,突出優勢,穩住一季度確保“開門紅”,以優異的成績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第三,唱響“同心曲”,為建設美麗鄉村服務。緊緊圍繞創建省級文明單位,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傳教育。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開展文明創建活動,培育典型,發揮示范帶動作用,鞏固創建成果;堅持融入中心深化創建活動,每年舉辦“黃海農場十件大事”評選活動。在傳播知識,倡導文明的同時,開展先進基層黨組織、優秀黨員、“致富能手”、“創業能手”、“養殖大戶”等評選活動,提高農場職工居民的文明素質,促進和諧,維護穩定,助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建設走深走實。
20載風雨同濟,20載真情服務。今年,我們又對《黃海報》的版面設計進行了調整,提出了“三大一小”要求,即大標題、小文章,大照片、大板塊的思路,同時,還開辟《巾幗風采》、《最美黃海人》等專欄。圍繞集團公司黨委的工作中心,對農場公司黨委的重點工作作了大版面深入報道,對基層各單位的工作多用小消息的形式報道,做到點面結合,多角度、深層次、全視角報道農場公司廣大干部職工居民關注的熱點問題、社會現象。
二、堅持“副刊不副”,以精短美文留住讀者
20載風華正茂,新時代濃墨出彩。《黃海報》從創刊之日起,一直把辦好副刊作為留住讀者的重要平臺,做到“副刊不副”,以精短美文留住讀者。一張報紙對新時代快節奏生活的人們來說,新聞是他們主要關心的對象。但是,休閑之時耐心去品味的東西還是副刊的內容。所以,副刊的文化品位高低決定了報紙的品位,也在某種意義上決定了讀者的品位。因而,本地讀者在文化心理與生活經驗上與本土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這是生存環境提供給場報副刊的最優厚的條件。
以本場讀者為主,辦好文藝副刊。20年來,始終圍繞 “雙為”方針,相繼推出了一批具有政治性、思想性、藝術性的欄目和文章,針對讀者需求,以本地鮮活的題材,用心去關注那些在田間地頭,在工廠車間,環衛一線的“小人物”,準確而生動的反映出他們的人生境遇、情感世界、精神追求。為此,在版面上先后開設了“一線風采”、“鄰里之間”、“夕陽情趣”等小欄目,刊載了一系列撰寫“小人物”的文章,在讀者中引起了較好的關注與反響。讓讀者從副刊發表的文章中,回憶老一代農墾人創業的艱辛,當地的人物和當地發生的事情引起當地讀者的興趣,這是由其地方性和接近性所決定的,從而贏得讀者。
以本場題材為主,辦好娛樂副刊。大部分職工居民閱讀副刊,是希望得到放松和娛樂,從繁忙的工作和生活壓力中解脫出來,職工居民也常常把翻看副刊作為一種休息,就像睡午覺打個盹一樣……因此,挖掘本場題材,既接地氣,又接文氣。基層通訊員在“摯愛真情”欄目中,刊登了一篇題為“為什么有人不喜歡點贊?”的散文,這篇文章不足800字,作者去醫院看見坐診醫生神情顯得很疲勞,該作者抓住人人都喜歡被贊美的心理,看到醫生戴著考究的細邊眼鏡,輪到這位作者就診時,他先不說自己病,而是用最簡單的話贊美醫生的眼鏡:你選的眼鏡很好,特別適合你的氣質和膚色。“是嗎?”醫生疲憊的臉上露出了笑容,接著便詳細詢問他的病情,進行認真檢查和診斷……
以本場作者為主,辦好人文副刊。報紙副刊反映本地和諧生活、風土人情的作品,充滿本地特色、人文韻味,與本地讀者能夠產生共鳴,從而形成報紙副刊的鮮明特色。在副刊組稿編輯中,突出對人的思想深層欲望的關懷這一“人文關懷”理念,使讀者在版面上找到自己情感活動所產生的情感呼應,掩卷沉思。新時代人們生存在忙忙碌碌中,情感交流,心理溝通,所見所聞、所想,一直是人們茶余飯后的話題,古往今來,佳話多多,笑柄多多,“剪不斷理還亂”的矛盾屢見不鮮。為配合場文明辦開展文明新事評選活動,一位老通訊員在“摯愛真情”欄目中曾發表了《為欲望劃道底線》的散文,6位媳婦暢所欲言的評價婆婆,真情傾訴,褒貶均有,說出居民的心里話、知心話,產生了教育作用、感化作用和純潔心靈的作用。
三、三個“支持”、三個“堅持”,鋪展20年辦報之路
20年耕耘,20年精彩。《黃海報》之所以能堅持20年,并在不斷探索中得到健康發展,我們的做法是爭取三個“支持”,做到三個“堅持”。
爭取三個“支持”,是辦好《黃海報》的前提。一是領導支持是關鍵。《黃海報》之所以能堅持辦下來,并保持較旺盛的生命力,是與歷屆農場黨委領導重視與支持是分不開的。每期《黃海報》樣報排好版后,歷屆黨委主要領導都抽出時間親自審定,重要稿件親自修改。二是通訊員支持是保證。提高辦報水平,關鍵在隊伍、在人才,辦好報紙離不開干部職工居民,干部職工居民是報紙的主要讀者和信息源。堅持“員工辦報”方針,建立一支以基層干部員工居民為主的通訊員隊伍和網絡,每季度定期召開通訊員例會,邀請讀者進行評報活動,傾聽讀者意見,力爭做到為職工居民所喜聞樂見。與此同時,還定期通報各單位來稿用稿情況,做到按時兌現發放稿酬,提高干部職工居民看報和通訊員投稿積極性,現在通訊員每月投稿都在40多篇,為辦好報紙提供了可靠保證。三是干部職工支持是基礎。《黃海報》自創刊以來,得到全場干部職工居民的關注和喜愛,集團公司黨委宣傳部門領導多次給予關心與指導,各兄弟單位也對我們的工作給予了幫助與支持。
做到三個“堅持”,是辦好《黃海報》的根基。一是堅持面向基層、面向職工居民辦報原則。在辦報過程中,注重優先錄用一線職工來稿。盡管有的稿件質量不高,要花費很多時間來編輯,但我們認為,用職工居民的稿子有助于調動干部員工居民積極性;用自己報紙說自己的話、看自己的事,有利于反映職工居民心聲,使職工居民讀來感到親切,從而增強小報在職工居民中的信任度。二是堅持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從稿件編輯、版面設計、文字校對,到印刷質量,始終堅持質量第一,力爭做到“四無”標準:無錯字、無病句、無錯誤觀點、無失實新聞,并嚴格按“四無”標準加以考核,獎懲兌現。三是堅持內外兼顧。目前,《黃海報》正常版是以農場新聞為主,力求全面、準確、充分地反映全場各個方面的工作,并開辟黨史學習教育、學習六中全會精神、廉政文化建設等專欄,對內傳遞農場信息,宣傳農場文化,對外拓展企業文化的宣傳渠道,提升企業在墾區內外的美譽度。報紙除對重要新聞、職工居民關心的話題進行深度報道外,還開辟“它山之石”欄目,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學用相長。
20歲正青春,揚帆再啟航。回首20年,我們在辦報中盡管取得了一些成績,較初期已有明顯進步,但距領導的辦報要求還有一定距離,與兄弟單位的場報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我們將學習借鑒兄弟單位的辦報經驗,不斷拓寬視野,增長專業知識,提高辦報質量,向更高目標邁進,為建設“蘇北明珠、美麗黃海”高質量發展再作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