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比賽,既能穿梭于膠林‘探險’,又能聞到林中南藥的香味,真是讓人流連忘返。”日前,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群眾賽事定向項目中距離個人賽在廣東農墾茂名現代農業產業園鳴槍開跑。一位來自北方的選手興奮地說。
產業園內,來自全國各地的選手同場競技、比試高低,在展示群眾體育豐碩成果的同時,也為廣東農墾茂名現代農業產業園送來了“體育+”膠藥融合的流量。
膠藥融合,即天然橡膠與南藥生態復合種植模式,是廣東農墾近年來著力探索的發展新路。在廣東農墾茂名現代農業產業園,一幅以新生態構建林下復合種植新體系、以新動能鍛造種業創新驅動新引擎、以新標桿打造標準化示范生產新高地、以新業態開創三產融合升級新格局的“四新”協同畫卷,正在廣袤膠林與繁茂南藥間徐徐展開。
上膠下藥、一林雙收
構建立體生態種植體系
在廣東農墾建設農場有限公司,利用橡膠樹遮陰蔽陽的天然優勢,農場在林下規模化種植廣藿香、山銀花、虎杖等大宗南藥,構建起“上膠下藥、以短養長”的立體生產體系。這種模式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更通過生物間的共生互補,減少了化肥農藥使用,實現了“一林雙收、生態循環”的多贏格局。“阡陌縱橫的膠園路網與基礎扎實的智能灌溉設施,更為南藥規模化現代化種植提供了前提條件。”農場負責人表示,同時,南藥生長周期短、附加值高,又可彌補橡膠樹投產前的收益空窗期,“南藥與橡膠樹共生還可減少水土流失,降低病蟲害風險。”
農以種為先。作為廣東十大種業創新園之一的廣東省南藥種業創新園,就坐落在廣東農墾茂名現代農業產業園。以科技賦能打造種業“芯片”,廣東農墾讓南藥這一傳統產業煥發現代活力。廣東省南藥種業創新園已收集保存南藥種質資源1517種,道地與大宗南藥種質資源452份,挖掘南藥活性成分功能基因11個,創制優異種質73份,南藥種子種苗繁育年生產能力達1000萬株。在建設農場18隊南藥科技創新與轉化推廣平臺,180畝試種示范基地成為新品種的“孵化器”,虎杖、鐵包金、布渣葉等數十種南藥在這里接受科學選育。
三產融合、多元價值
打造全產業鏈經營模式
延伸產業鏈是南藥產業升級的必然要求,也是膠藥融合模式探索的關鍵一環。廣東農墾茂名現代農業產業園以《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為指引,構建了“統一基地規劃、統一種子種苗、統一肥料農藥、統一技術規程、統一采收加工、統一包裝倉儲”的全產業鏈“六統一”模式。現有南藥規范化種植面積6萬余畝、GAP示范基地1.5萬畝。
其中,廣藿香等6種道地南藥產地趁鮮切制中試示范項目正在落地生根,規劃4000余平方米的現代化加工基地,配備空氣能烘房、自動化烘干機等先進設備,真正實現從藥材采摘到切片烘干的全流程標準化生產。在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詹若挺看來,這種 “產地加工+初制飲片”的模式,既保留了藥材的道地性,又大幅提升了產品附加值,讓“田頭鮮” 變成“市場寶”。
產業園還引進華潤三九(六安)中藥材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等企業,共同打造年生產能力8萬噸的智能化、機械化南藥飲片生產加工基地。
膠藥融合不僅是作物與作物的品種加法,也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價值乘法。在廣東農墾茂名現代農業產業園,膠林與南藥基地間,新修建的文化廣場、休憩科普區與中醫藥文化景墻交相輝映,編織成產業觀光與科普教育功能突出、特色鮮明的農文旅體驗線路。游客既可以漫步膠林步道,了解橡膠樹割膠工藝,也可以走進南藥示范園,辨識藥材品類,還能在文化廣場駐足,感受中醫藥文化的深厚底蘊。園區正在打造出兩條以天然橡膠、南藥為主的文旅研學線路,推動廣墾南藥從原料輸出向文化輸出、品牌輸出升級。
“這次承辦全運會賽事,開辟了新的發展賽道。”茂名農墾集團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持續做好綠美經濟、賽事經濟文章,進一步提升相關賽事活動承接能力和服務水平,推進農文旅體深度融合、良性循環,讓膠藥融合與體育精神交相輝映,發展更高、更快,道路越走越寬廣。
(來源:南方+,https://static.nfnews.com/content/202506/17/c11408452.html?from=weChatMessage&colID=13670&appversion=12300&firstColID=13670&enterColumnI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