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立足高原冷涼氣候與生態優勢,將食用菌產業作為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增收、優化農業結構的關鍵特色產業進行培育。目前,全縣品種菌棒產量達190萬棒,同比增長53.33%,帶動全鏈條就業1.2萬人,今年以來,產業綜合產值突破4200萬元,三產融合效益顯著。
為全力支持食用菌產業持續健康發展,門源縣出臺《門源縣食用菌產業發展兩年行動計劃(2024—2025)》《門源縣“政銀聯動·香菇貸”實施方案》《門源縣食用菌產業發展9條措施》等7項專項政策,統籌財政、科技、金融等多部門協同推進,創新“政銀企農”聯動模式,推出“香菇貸”專項金融產品。今年以來,已發放低息貸款2300萬元,打造“一核多園”產業空間,配套建設菌棒生產、冷鏈物流、加工研發三大功能區,打通“24小時鮮菇冷鏈通道”,直供西寧、蘭州等城市商超。
聚焦產業鏈全環節升級,推動食用菌產業從單一種植向“研產加銷”一體化轉型。建立門源縣003號科技特派員工作站,精準識別產業發展技術瓶頸,定制專屬服務方案,簽訂四方服務協議,構建長效合作機制,聯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建成高原食用菌研發中心,攻克低溫出菇技術瓶頸,將香菇生長周期縮短15%,優菇率提升至92%,持續創新青稞秸稈菌棒配方技術,實現農牧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年消耗秸稈1.2萬噸,研發復合酶解—膜分離技術,提取95%高純度香菇多糖,推動深加工產值占比提升至35%,拓展香菇牦牛肉醬、菌湯包等高附加值產品線,開發“源門青”等7個綠色品牌。
與此同時,構建“引育用留”全周期人才生態,為產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核心動力,設立“高原食用菌專家工作站”,引進省外技術顧問6名,實施“返鄉能人”計劃,吸引14名創業人才返鄉創辦菌企,建立“縣培訓中心+基地實訓+田間課堂”三級培育體系,累計培訓菇農2000人次。
來源:農民日報(https://szb.farmer.com.cn/nmrb/html/2025/20251101/20251101_7/nmrb_20251101_13145_7_1984373046606139477.html)



